【专业介绍43】【工学14】2022年0814 地质类专业介绍及录取分析
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140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专业介绍43】【工学14】2022年0814 地质类专业介绍及录取分析

admin
2023-02-21 / 0 评论 / 4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新高考后,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要求考生和家长除了关注心仪院校录取情况外,更需要从专业(类)角度,了解相同专业(类)不同院校的录取情况。通过分析2020年、2021年、2022年《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们来分析0814地质类的录取情况。0814地质类是08工学中的专业类,包含以下专业。
ledy5z1s.png

1.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地质类2020年、2021年、2022年山东省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中,各院校的招生计划、选科、最低录取分数和最低位次等情况。
【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由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的,本科阶段的地质类所对应的一级学科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本文提到的学科评估结果都针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

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ledy762y.png

【2】2020-2022年最低投档位次TOP10院校

从我省近三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来看,投档最低位次排名前10的院校相对稳定。中国海洋大学和吉林大学连续三年占据前三甲席位,其余上榜前十的地质类专业都出现在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这几所院校中。

2020-2022年,排名第一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投档最低位次/分数分别是15200位次/619分,17394位次/599分,17756位次/595分。排名第二的吉林大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投档最低位次/分数分别是16864位次/616分,17923位次/598分,17988位次/595分;排名第三的吉林大学地质类专业投档最低位次/分数分别是17960位次/614分,18670位次/596分,20497位次/591分。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均获得了A+的成绩,吉林大学是B+。中国海洋大学虽然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为C-,但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以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基地,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可见上述院校在这一领域内都具有很强的实力。但结合我们之前分析过的专业类来看,地质类的投档位次并不算高,1.5-2万位次都可以进入在本行业类名气“响当当”的院校就读。

另外,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取得了A-的成绩,地质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实力也不俗,但投档最低位次相对其他“双一流”院校而言并不高,对地质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ledy7jd1.png

【3】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分析

从投档表来看,开设地质类专业并在我省招生的很多院校都带有“海洋”、“石油”、“地质”、“矿业”、“水利”等字眼,属于典型的行业类院校,其实这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不同院校地质类专业的研究方向。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以“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为特色,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底地质构造与演化、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深海海洋电磁勘探系统、海洋立体探测等方面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特色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又分为测井和物探两个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是石油工业十大学科之一,被誉为石油工业的眼睛,涉及在深达几千米的井眼中、利用专用仪器和智能手段获得地下岩层物理信息,识别和寻找地下油气及其它资源/能源(煤、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新能源);而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是综合运用物理方法,对地下介质的物理场分布及其特征进行观测,探测地下介质构造与岩层属性,进行油气、矿藏、地热、地下水等矿藏资源勘查、环境和工程监测。

像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部属院校,原属于不同的行业部委,省属院校也都有着各自的“前世”,如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经过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发展,这些院校依然保持着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这些地质类专业名称下,各学校根据需要也各有不同侧重面,有的侧重海洋、有的侧重石油、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重有色金属等等。因此,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都会有较大差异,所以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弄清楚这些问题。

【4】2022年省内招收地质类高校投档情况

省内招收地质类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我们已经围绕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区分,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地科学院)。地科学院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B-的成绩);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资源环境领域具有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为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有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三个地质类专业在我省招生,投档情况如下图。其中资源勘查工程投放了地方专项计划,与普通类型的资源勘查工程相差约8000位次。
ledy8266.png

【5】选科要求分析

以2022年为例,各高校针对地质类专业的选科要求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一是物理+化学,如河海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西南交通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等,这种情况占了一半以上;二是物理或化学,如吉林大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等;三是必选物理,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等;四是必选化学,这种情况仅有如吉林大学的地质类专业,山东科技大学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因此可以说除了这三所学校之外,只要考生选择了物理,都可以报考地质类专业。

(注:本文数据仅参考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其他批次数据未列入对比分析)

2.专业介绍

地质类专业是研究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工程建设、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质问题的工科类专业,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类专业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油气与煤炭资源、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等地质资源保障,也是国家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的基础。地质类专业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工科类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地质勘查、岩土体工程性质分析、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岩土体加固治理等技术,能够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适应未来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建设和防震减灾等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人才。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矿产和能源勘查技术,具有较强的野外工作能力,能够开展资源与能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勘查、深部与海洋探测等专业领域相关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人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掌握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各类工作方法,具备对资源形成理论及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固体矿产、石油与天然气、煤及煤层气等矿产资源领域从事勘查选区、评价、开发、管理、规划、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人才。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地下水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城建、农林、煤炭、冶金、环保等部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勘查、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理论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都是针对矿产资源勘查设置的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更注重技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注重对资源勘查的整体把握,对矿业经济有所侧重。

3.未来就业与发展

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能源及矿产、水利、城建、环保、煤炭、冶金、交通等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行政部门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工程勘查、城市与环境评价、工程建设、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地质类专业毕业生有三种典型而重要的职业岗位类型,即地勘企业或项目经理、地质工程师和地质科学家。

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地质工作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地质类专业的内涵在逐步扩展,资源勘查将面向社会、面向国际,领域由传统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转向紧缺矿产、非常规油气(包括天然气水合物)等非传统矿产勘查;由国土资源、矿产资源评价向矿产、资源与环境联合评价转变;由地壳浅部勘查向深部、深海勘查转变;由传统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探测技术方法转变,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和高度技术集约化。这些转变对地质类专业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

0

评论 (0)

取消